國衛(wei)辦醫發〔2018〕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
為貫徹落(luo)實黨(dang)的(de)十九(jiu)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zhong)國特(te)色(se)社(she)會主義思(si)想,按照《“健康中(zhong)國2030”規劃(hua)綱要》和《遏制細菌(jun)耐藥[敏感詞]行動計劃(hua)(2016-2020年(nian))》要求,進一步加(jia)強抗(kang)菌(jun)藥物(wu)臨床(chuang)應用管理,針對(dui)當(dang)前存(cun)在的(de)問題,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加快建設多學科抗菌藥物管理和診療團隊
(一)逐步轉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模式。各地要轉變管理思路,逐步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從“以行政部門干預為主”轉變為“以多學科專業協作管理為主”。通過建立多學科的專業化工作團隊,開展宣傳教育、技能培訓、監測預警、干預指導等,持續提高抗菌藥物管理水平。
(二)持續完善多學科診療體系。加強感染性疾病科、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藥學和醫院感染控制等學科建設,完善感染性疾病的多學科診療體系。落實《關于提高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細菌真菌感染診療能力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281號)有關要求,將細菌真菌感染診療能力的建設情況納入抗菌藥物管理評價指標。
(三(san))充分發揮(hui)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在多學科抗菌藥物(wu)(wu)管理中(zhong)的(de)作用。加強(qiang)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實(shi)驗(yan)(yan)(yan)(yan)(yan)室(shi)建(jian)(jian)設,加強(qiang)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人才培養,聯(lian)合使用傳統微(wei)(wei)生(sheng)物(wu)(wu)學、分子生(sheng)物(wu)(wu)學和(he)免(mian)疫學檢驗(yan)(yan)(yan)(yan)(yan)方法,提(ti)高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能力(li)。積極引進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新(xin)技術、新(xin)項目。借(jie)助(zhu)醫聯(lian)體(ti)建(jian)(jian)設,提(ti)高區(qu)域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的(de)整體(ti)能力(li)和(he)水平。鼓勵有條件的(de)地區(qu)建(jian)(jian)立(li)區(qu)域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中(zhong)心,加強(qiang)實(shi)驗(yan)(yan)(yan)(yan)(yan)室(shi)室(shi)內質量(liang)(liang)控制和(he)室(shi)間質量(liang)(liang)評價,滿足臨床(chuang)(chuang)微(wei)(wei)生(sheng)物(wu)(wu)檢驗(yan)(yan)(yan)(yan)(yan)需求。
二、繼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重點環節管理
(一)繼續實施抗菌藥物專檔管理。在碳青霉烯類及替加環素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三級綜合醫院實行含酶抑制劑復合制劑的專檔管理。將專檔管理數據與藥品采購記錄、處方信息、臨床病歷信息等進行比對,理清所有納入專檔管理的抗菌藥物購用情況,查找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
(二)進一步落實抗菌藥物供應目錄調整和備案管理要求。優化抗菌藥物品種品規結構,及時將臨床效果確切、經濟性好、安全風險低的藥品納入供應目錄,逐步淘汰藥效藥動力學特性差、不良反應多和循證醫學證據不足的藥品。正確認識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鼓勵將青霉素等經典抗菌藥物納入供應目錄,規范合理使用,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達到或接近國際平均水平。
(三)嚴格落實抗菌藥物分級和醫師處方權限管理。要從臨床工作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科室診療需要,按照規定科學、合理地授予不同崗位醫師不同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切實發揮抗菌藥物分級管理作用。要合理確定不同科室不同處方權限醫師數量,處方權限向臨床一線醫師傾斜,避免醫師外出等情況下影響抗菌藥物處方的開具。不得將抗菌藥物處方權限作為身份地位象征、權力象征授予無關人員。
(四)加強(qiang)抗菌藥(yao)物規范(fan)(fan)使用管理(li)(li)。鼓勵制訂本(ben)機構(gou)適用的感染性疾病(bing)臨床路(lu)徑和(he)診療規范(fan)(fan)、指(zhi)南。在繼續關注Ⅰ類(lei)切(qie)口圍手術(shu)期預(yu)防用藥(yao)的基(ji)礎上,加強(qiang)Ⅱ類(lei)切(qie)口圍手術(shu)期預(yu)防使用抗菌藥(yao)物管理(li)(li)。加強(qiang)對二級(ji)醫院和(he)基(ji)層(ceng)醫療機構(gou)的培(pei)訓,提(ti)高其抗菌藥(yao)物使用技術(shu)能力和(he)管理(li)(li)水平,減少不合理(li)(li)的預(yu)防使用和(he)靜脈輸注抗菌藥(yao)物。
三、加強兒童等重點人群(qun)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一)加強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視兒童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采取綜合措施,解決當前兒童使用抗菌藥物面臨的突出問題。
1.加強監測和評價。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的基礎上,研究建立針對兒童的監測體系,增加納入監測范圍的兒童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兒科病區的數量,全面掌握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耐藥的各項指標數據,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抗菌藥物評價體系。
2.建立兒童醫院(yuan)門(men)急診和住院(yuan)抗菌藥物(wu)使用監控制度。門急診重點監控呼吸道、腸道疾病的抗菌藥物使用,住院重點監控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重點加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監控,規范做好處方權限授予、病例會診、微生物標本送檢等工作。
3.提(ti)高兒童感染性疾病(bing)診療(liao)能力和水平。針對兒童感染性疾病特點,加快兒童感染性疾病科建設和感染專業相關醫務人員培養,加強兒童感染性疾病知識培訓,充分發揮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及診療規范、指南的應用。
(二)加強(qiang)老年患者、孕(yun)(yun)產婦(fu)等抗(kang)菌藥物(wu)臨(lin)(lin)床(chuang)應(ying)用(yong)管理。在加強(qiang)兒童抗(kang)菌藥物(wu)臨(lin)(lin)床(chuang)應(ying)用(yong)管理的同時,鼓(gu)勵各地(di)積極探索,針對老年患者、孕(yun)(yun)產婦(fu)等重(zhong)點人群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加強(qiang)抗(kang)菌藥物(wu)臨(lin)(lin)床(chuang)應(ying)用(yong)管理,進一步(bu)體現科學化(hua)、規范(fan)化(hua)、專業化(hua)、精(jing)細(xi)化(hua)、信息化(hua)管理。
四、加強抗菌藥物監測評價和公眾宣傳
(一)建立監測結果定期通報制度。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兩網建設,對有關監測數據指標進行科學分析,將監測結果定期通報,每年度至少通報一次。對工作不力、問題突出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臨床科室進行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或誡勉談話。
(二(er))加大(da)抗(kang)菌藥物(wu)(wu)(wu)合(he)(he)(he)理(li)(li)使(shi)用(yong)(yong)宣(xuan)(xuan)傳力度。加強抗(kang)菌藥物(wu)(wu)(wu)合(he)(he)(he)理(li)(li)使(shi)用(yong)(yong)的日常(chang)宣(xuan)(xuan)教,并建立(li)定期宣(xuan)(xuan)傳機制(zhi),每(mei)年與(yu)世界衛生組(zu)織同步開(kai)展“提高抗(kang)菌藥物(wu)(wu)(wu)認識周(zhou)”活動。充(chong)分利用(yong)(yong)各種媒體,采取多種方(fang)式,請相關專(zhuan)業專(zhuan)家和管理(li)(li)人員介紹抗(kang)菌藥物(wu)(wu)(wu)合(he)(he)(he)理(li)(li)使(shi)用(yong)(yong)和細菌耐(nai)藥知(zhi)識。提高醫務人員、社會公眾合(he)(he)(he)理(li)(li)使(shi)用(yong)(yong)抗(kang)菌藥物(wu)(wu)(wu)的認知(zhi)度,實現控制(zhi)自(zi)購藥,減少自(zi)用(yong)(yong)藥,杜(du)絕無指證用(yong)(yong)藥。
五、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階段性評估工作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組織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階段性評估。要制訂評估方案,對2012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實施以來,轄區內醫療機構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落實各項要求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明確評估重點,有序組織實施。通過評估,及時總結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益經驗,肯定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向。
各省級衛生健(jian)康行政部門應(ying)(ying)當于2018年11月底前完成評估(gu),并向我委(wei)醫政醫管局提交評估(gu)報告。要采(cai)用具體的指(zhi)標數據反映轄區(qu)內醫療(liao)機構(gou)的工(gong)作(zuo)情(qing)況,鼓勵發現和樹立(li)抗(kang)菌藥物臨床應(ying)(ying)用管理先進典型,發揮輻射帶動作(zuo)用。我委(wei)將適(shi)時組(zu)織專家對部分地區(qu)和醫療(liao)機構(gou)的評估(gu)工(gong)作(zuo)進行督導檢查。
聯系人:醫政醫管局 王曼莉、張文寶
電 話:、68792730
郵 箱:YZYGJYHC@NHFPC.GOV.CN
(代章)
2018年5月9日
(信息公開(kai)形式:主(zhu)動公開(kai))